全要素生产率2000-2018数据和stata代码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根据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其一般理解为总产出中不能由要素投入所解释的“剩余”,反映了在剔除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决策单元在“投入-产出”结构中效率改善的程度。因此现有文献也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维度生产率的代理指标( 鲁晓东、连玉君,2012) 。本文按照廖冠民 ( 2015) 和程虹(2018)的研究思路,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ln_salse) 作为产出变量,以公司规模(ln_size)、员工人数(ln_size)和购入商品和劳务的那部分金额(ln_material)的对数作为投入变量构建生产函数,以此获得剔除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等影响后的残差。另外,为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假设在相同行业企业的生产技术处于同一水平。本文参照( 杨汝岱,2015) 的做法,按照官方的分类标准①将所有样本企业基于“两位数”行业分类,本文假定Cobb - Douglas 函数形式的生产函数如下:
lnYijdt = β0 + β1 ln_size ijdt + β2 ln_size ijdt + β3 ln_material ijdt + λijdt
其中,式( 1) 的因变量是营业务收入的对数(ln_salse),自变量分别是公司规模(ln_size) 、员工人数(ln_size)和购入商品和劳务的那部分金额(ln_material)的对数。将固定效应加入到生产函数模型中,以完全控制企业之间时间的异质性之后,得到的残差λijdt则代表t 时期企业i 的全要素生产率。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